农闲时节 贫困村掀起培训热
医疗技术之外,成文武始终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张奕林说,报考龚新高院士的研究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三的时候上了龚老师的计算物理学课,虽然每次作业都极富挑战,但欲罢不能:最后一个大作业是液氦的模拟,去模拟这个氦原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这个题目我记得班上不是所有人都做出来的,我写了整整一个礼拜,写了4版程序,最后一版我写到凌晨,早上起来看,哇,成功了,没法抄作业,必须得自己去做,不然的话你根本就过不了这关。龚新高说,探索永无止境,育人历久弥新:我的研究涉及到计算数学、物理、材料,传递给学生是一个创新的文化和创新的能力。
在复旦大学,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新高领衔的有一支计算凝聚态研究团队,自2000年组建以来,龚新高院士已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张奕林:虽然龚老师的日程安排都很紧张,基本上他有时间我们都能找到他,他的办公室门都是开着的,我们随时都可以敲门进去。他注重因材施教,让兴趣成为学生科研最好的领路人。在龚新高的心目中,合格的博士毕业生至少要在一个小的方向上比自己强。来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物理楼,龚新高院士办公室的门打开着,走进去一块大大的黑板引人注意,他经常就是在这个黑板前,和学生们一起讨论
相比其他足迹指标,亚太在全球经济增加值中占比最小,从出口中所获经济收益明显小于其出口中的隐含资源、环境排放和劳动力份额。在区域层面,减轻发展不平衡需要整个亚太区域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例如促进政策讨论,协调政策实施的优先级等策略。随着9月新学期来临,这座占地近58亩、设施完备的全新校舍将充分发挥它的强大功能。
此前受疫情影响,部分校园设施尚未启用。妈妈周丹(化名)说,复旦附小老校区有深厚的传统和历史,但随着入学人数增加,现有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各种教学与活动需求,相较而言,新校区场地宽阔、设施完备,可以说应有尽有,能让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对在校师生而言,新校区带来的最大转变或许还是食堂。丰富多样的功能教室、能容纳500人的小剧场、360平方米的食堂、崭新宽阔的400米环形跑道、充满复旦气息的校园文化长廊……今年4月23日,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以下简称二附校)正式启用建设一新的江湾校区。
从开学到暑假,这短短两个月,孩子们已充分感受到新校区的魅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通人才流动和发展渠道。
4月27日,二附校师生陆续返校开学。对此,二附校校长李鸿娟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学校教学秩序会逐渐恢复,在保证防控疫情前提下,将开设艺术、体育、劳技等50多门选修课程,目前这些课程内容已经在准备当中。72间普通教室和10个理化生实验室,满足学生日常课程的配套需求。她笑言,我最喜欢两层楼的图书馆窗明几净,摆满书籍,阅读学习氛围非常好。
11个形体、数码、钢琴、书法、绘画、茶艺、劳技、科技等专用教室,满足学校多样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家长方娴也三次受邀到新校区参观和参加活动,每次都有新的感受。餐厅的旋转弹簧座椅很舒服。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推行全员导师制度。即将升入六年级的桑浩然原先在位于政修路130号的复旦附小读书,来到江湾校区后也同样兴奋。
新学期即将开始,8月27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杨浦区副区长王浩,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亚明共同视察二附校的开学准备与疫情防控工作,重点视察了测温点、留观室、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场馆设施安全,对二附校疫情期间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然而,受疫情影响,学校此前无法开展很多聚集性活动,师生因此无法体验到新校区所有功能。
李鸿娟提到,为让学生上下学避开淞沪路早晚拥堵,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早餐、开设晚托班,而且老师们每天早晨7点前到校,帮忙维持校门口交通,承担了疫情数据统计、线上班会、家长会和家访等教学以外工作。目前,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共约1400人已全部迁至新校区,位于政修路130号的邯郸校区(复旦大学附属小学)继续保留,供小学部一到三年级学生使用,位于政修路215号的老校区(原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移交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现在新食堂每天提供品类丰富的各式饭菜,供大家选择。李鸿娟表示,今年全体师生克服疫情影响,不仅平稳完成搬迁,且初三中考成绩斐然,位居上海市前列。充分利用好发挥好新校园的软硬件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二附中的老校区相比,她觉得新校区的最大亮点就是功能教室,不仅设备完善、宽敞舒适,而且种类丰富、分类细致,给孩子们开展第二课堂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具体包括逐步建成全校师生的数字画像系统,全方位立体的数字展示系统、移动图书馆、电子班牌、统一实验室门禁管理、电子阅读空间,多屏远程互动教室、短焦双投互动教室、各类创新实验室、全息沉浸式互动体验教室等功能性数字智慧教室群和各种智慧办公管理系统等。下一步,二附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大中小一体化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的校本培训体系建设。
第一次来还是寒假期间,空间大、教室多是她的第一感受,把整个学校走一圈,腿都酸了。孩子比我还要兴奋,特别喜欢新校园的各种现代化设备,之前很期待地告诉我,今后教室门口会有一块屏幕,屏幕上会展示班级风采等等。
3个创新实验室和活动室,为学生的创新科研提供互动交流的空间。有两个室内运动场,能在下雨的时候上体育课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林金钟团队一直致力于蛋白翻译调控研究。更为重要的是,疫苗RQ3013-VLP产生的中和抗体在注射8周后,仍在持续上升,显示了这种疫苗可能会提供长效保护机制。
这是全世界首个使用mRNA技术进行体内表达新冠病毒样颗粒并完成概念疫苗验证的研究,将开辟新冠mRNA疫苗开发的全新领域。b-c.三种疫苗诱导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差别。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金钟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蓝鹊生物)以及厦门大学等团队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一种编码SARS-CoV-2病毒样颗粒的COVID-19 mR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强烈的抗病毒样免疫反应》(A COVID-19mRNA vaccine encoding SARS-CoV-2 virus-like particles induces a strong antiviral-like immune response in mice)的研究成果。d-g.疫苗RQ3012-Spike和疫苗RQ3013-VLP激活的T细胞免疫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产生病毒样颗粒的疫苗RQ3013-VLP在小鼠体内诱导出的中和抗体,首次注射4周后,已达到疫苗RQ3012-Spike(疫苗只编码S蛋白)诱导的中和抗体的2.5倍,并具有显著差异。研究团队通过比较mRNA序列和修饰方式对蛋白翻译的影响,对三种mRNA疫苗分别做了系统性的优化和筛选,从上百种候选方案中,选取了表达量最高、注射剂量相对较低的mRNA疫苗进行动物免疫,并比较了这3种mR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中和抗体的情况。
图1.a.三种mRNA疫苗设计方案。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简称VLP)就是外表类似病毒的颗粒,具有完整的病毒衣壳和新冠特有的棘突,但不包含病毒的任何遗传信息,不能进行复制,本身完全无毒。
本项目得到复旦大学新冠肺炎应急基金、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上海交大新冠肺炎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继2月底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利用mRNA技术体外得到病毒样颗粒的结果后,林金钟团队系统研究了mRNA序列和修饰优化对新冠蛋白表达的重要作用,利用蓝鹊生物独有的mRNA VLP技术平台,设计了三种mRNA疫苗方案,即用mRNA表达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RBD片段、S蛋白全长以及同时表达三种蛋白S、M、E,并最终由这三种蛋白在体内自组装成新冠病毒样颗粒。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正在全球多国开展。b.用mRNA疫苗表达的病毒样颗粒(VLP,电镜照片),与天然病毒极为相似。由于新冠病毒本身的特殊性,用mRNA表达抗原,既能够快速有效激活免疫系统,又不会引发非特异性的不良免疫反应,但仍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验证了mRNA诱导产生病毒样颗粒作为疫苗的优势,为后续临床实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打造安全高效、可应对多种变化的新型疫苗提供了新方向。
这是因为病毒样颗粒与病毒形态最接近,在体内稳定性优于单独的S蛋白,病毒样颗粒如同用mRNA方法给新冠病毒精准画像,从而保证了免疫系统能够正确识别真正的病毒。同时,病毒样颗粒的组成成分可通过mRNA编码和比例进行调控,在应对病毒突变方面更具有优势。
林金钟团队利用蓝鹊生物高通量mRNA合成筛选平台,设计了多种针对新冠的mRNA疫苗方案,研究发现用mRNA表达的新冠病毒样颗粒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更强的特异专一免疫反应有时候医生建议进行腹腔镜手术时,患者总疑惑这样能安全吗?切得干净吗?,甚至直接拒绝。
胃切除的手术方法,该选择腹腔镜手术还是开放手术,这是患者和医生都将面对的棘手问题。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研究的质量,在这次临床研究中,所有参加的医生,除了训练有素外,还有两项硬指标:一是每个人必须完成至少5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50例开放胃癌根治术。